从“头雁领航” 到“雁阵”竞飞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赛道上,安图生物用诊断试剂“解码”健康密码,太龙药业让千年药香飘向现代车间。

  地处郑州经开区的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整合及服务,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凝血等检验测试领域,并已在测序、质谱等精准检验测试领域进行布局,能够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是国内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体外诊断研发和制造型企业,也是业内产品线较全、产品品种类型较为丰富的企业之一,产品全国三级医院覆盖率近60%,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龙药业则是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以中药产品为主,拥有口服液、片剂、胶囊、输液、原料等多种剂型共100多个产品,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旗下的双黄连口服液系列更是家中常备药。

  中铁装备的盾构机不仅是工程机械,更是丈量中国“智”造深度的“地下标尺”。隧道掘进机(盾构/TBM)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中铁装备作为国内地下工程装备领域的“国家队”,将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充分融合,赋能盾构机行业,通过打造全断面掘进机行业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使得自身数字化转型也迈向新阶段。

  得益于盾构科技的持续创新,中铁装备已成为国内盾构机整机出口海外数量最多的企业。截至目前,盾构机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保持国内第一,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隧道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方阵。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起步最早、拥有专利技术和标准最多、产品门类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出口国家最多的盾构行业领军企业。

  提到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会感到些许陌生。“中创智领”的前身,正是始建于1958年的郑煤机集团,目前是A+H股上市公司,业务涉及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工业智能等多个业务板块,拥有28个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遍布全球17个国家,员工17000余名。

  从1964年新中国第一架煤矿液压支架的研制生产,到如今的第30万台液压支架正式下线,中创智领的突飞猛进,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真实写照。

  从“卖装备”到“卖技术和服务”,从单一煤机产品到多产业生态,从传统制造到行业“灯塔”,中创智领将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数智转型,奋力实现“成为全世界领先并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愿景,为中国品牌叫响世界贡献力量。

  汽车产业是郑州市确定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汽车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全市拥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已形成了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2024年,郑州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不久前,2025年7月份中国客车出口销量排行榜出炉,宇通客车以919辆的月度出口销量、同比增长45.18%、市场占有率14.99%的成绩蝉联冠军。

  宇通客车是一家集客车产品研制、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基本的产品可满足5米至18米不同米段的市场需求,拥有100余个系列的完整产品链,大多数都用在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公交客运、团体通勤、校车、景区车、机场摆渡车、无人驾驶微循环车、专用车等各个消费场景,目前市场覆盖美洲、非洲、亚洲、欧洲等六大区域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车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创阶段性新高。公司实现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全面构建新能源商用车自主可控产业链。2025年以来,中亚1000台订单交付、挪威287辆、希腊100辆复购新能源订单陆续完成交付并开始运营。此外,宇通在巴基斯坦、厄瓜多尔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取得市场突破,绿色出行的“中国方案”,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各地。

  在新一轮新能源客车出海热潮中,宇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形成中国制造出口的“宇通模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的典范。

  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市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支撑产业,也是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

  地处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科技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企业,产品占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数量七成以上。一款名片大小的传感器,就可以实时监测pm值、温湿度和空气质量,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已经大量运用于新风系统、空气质量检测仪、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

  汉威科技还有各种检测“黑科技”,如和手机连接的家用燃气报警器,能够实时感知可燃气体泄漏;环境监视测定传感器,可以捕捉空气中微小变化;激光燃气巡检车,平均每行驶1.7厘米就能检测一次,是燃气公司管线巡检的利器。

  “郑州看传感谷,传感谷看郑州”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2023年3月,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2021年11月5日正式落地河南,12月18日,仅用时55天,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形成规模量产,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河南速度”与“超聚变速度”。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为主线,释放头雁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构建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点带线夯实产业链条,以面扩体推高发展质效。

  郑州市编制出台《郑州市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郑州市实施换道领跑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总体设计和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强基提链、数字赋能、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品质提升、集聚提质、绿色发展”八个专项行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新兴起的产业,高位嫁接传统产业,建设“1566”现代工业体系。同时,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在全省重点培育28条产业链基础上,郑州市级重点推进智能终端、汽车制造等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

  “头雁企业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随着这批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突破,“郑州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的提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