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积极推行低碳发展

  自2013年6月以来,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已累计成交数量126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均已上线交易,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总量将达到约12亿吨,控排企业约纳入2000余家,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碳配额交易体系。

  很多学者觉得,治理雾霾也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紧密相关。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个报告说明在1951年至 2010年间,一半以上被观测到的气温升高现象是由人类活动所致,判断从“非常有可能”上调为“非常有可能”;气候系统正在经历千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矿物燃料,那么30年后地球的温度将上升到危险水平。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最多上升4.8度,海平面最多上涨82厘米等,这些都是很严重的后果。再比如,《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报告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2年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据了解,去年,大气浓度首先达到了400ppm,这都是很严重的情况。报告同时称,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中国的排放已超越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而且,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排放在2011年分别增加了9.9%和7.5%,而美国和欧盟则分别降低了1.8%和2.8%,在国际上压力非常大。

  习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今年2月14日,习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反复强调:“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后我们还会这样做。中美虽然发展阶段不同,但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方面存在利益契合点,也各有所长,希望双方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可见,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要遵循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一定要遵循适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遵循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6月上海市191家试点企业全部完成2013年度碳配额的清缴,履约率达100%,至此,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碳交易履约工作的试点。据虹口区商委介绍,作为上海碳排放交易指定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入驻地,虹口区不仅是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前期探索实践地,也是上海推进低碳发展的积极践行区。

  从“两省五市”的试点情况看,我国碳交易存在试点工作准备不够充分、法律约束力较弱、企业认可度较差、数据基础差、碳市场透明度较差、市场监管标准不一、市场流动性较差等诸多问题。

  一是试点工作启动仓促,准备不够充分。大部分试点为满足试点工作部署的安排,均赶在2013年底启动了市场交易,最晚也不超过2014年上半年。实际上,除个别试点外,大部分试点的启动均较为仓促,准备工作并不完全充分,政策设计、能力建设等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碳交易制度是一项很复杂的政策体系,国外碳市场从酝酿到最终出台都要经过数年的计划和长时间的讨论,而我国试点在2011年底开始部署、2012年开始开展工作、2013年启动市场,每年均为一个大台阶。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其影响可能会在未来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入之后逐渐显露出来。

  二是大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法律约束力较弱。碳交易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必须要有强制法律约束力的保障,即排放单位只能在配额许可的范围内(免费分配获得或市场交易购得)来排放二氧化碳(有的也包括其它温室气体),超出部分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假如没有法律约束,或者说惩罚的力度较弱,碳交易的政策效果也难以得到完全的保障。目前试点中,只有深圳通过了地方人大立法,北京通过了人大决定,对排放单位的约束力相对较强。其它试点基本以政府令的规章进行规制,惩罚力度受到局限,因此法律约束力较弱。个别试点甚至只以为依据。

  三是企业认可度较差,接受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碳交易从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国内企业来说,试点工作的开展是第一次接触碳交易。由于试点工作推进速度过快,且利益相关方协商工作较为欠缺,一些企业在还未完全理解此政策的意义和目的,且不了解怎么样开展具体工作的情况下,就被纳入其中并被要求履行控制排放的义务。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排斥情绪,不仅体现在参与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企业对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配合不够积极。

  四是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基础差。我国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前,没有企业层面的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体系,因此各试点在起初均面临没有数据的困境。大部分试点通过对历史排放数据来进行摸底来获取部分数据,但这些回溯的数据相对质量较差,依据这一些数据制定的碳排放权试点政策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碳排放总量设置过高、碳排放基准值设计不合理等。

  五是碳市场透明度较差。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透明的市场才能吸引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去参加了。碳市场作为政策建立的市场,其透明性往往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设计以及信息公开度。目前,大部分试点均存在透明性较差的情况,包括纳入企业排放数据的统计、排放配额总量的确定、具体配额分配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分发情况、交易数据的公布等方面。大部分试点的表现均或多或少存在缺失透明度的问题。透明性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制定者自身尚未完全明确具体政策方案的设计,导致相关方案或资料往往到最后一刻才发布;二是有的地方政府不愿意把有关数据公布于众。

  六是市场监管标准不一,体系有待健全。市场监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市场参与方资质的认证、管理和监督;二是对交易行为的监管,包括对内幕交易、市场操控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识别、防范及处罚等。目前各试点对第三方机构的资质管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间缺乏互认、部分机构能力弱等问题。未来,需要在第三方资质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做统一规划,加强体系建设。关于交易监督管理方面,当前各试点虽然在管理办法、交易规则中有所涉及,但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七是市场流动性较差。目前我国各地碳市场的普遍问题是流动性较差,成交量、成交额低。流动性不高会影响到碳市场的效率和有效性,使得碳市场无法充分的发挥市场行情报价发现的作用。碳定价的功能受一定的影响,也就难以实现碳交易政策效果。试点流动性差既与大部分试点对交易主体的限制有关,部分试点仅允许控排单位或资质要求很高的其它机构参与交易;也与碳现货本身不是适合频繁换手的交易产品有关。对于前者,目前各地方市场未来可能会逐步放开,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引入很多类型的交易主体;对于后者,我国碳期货市场目前正在研究中,包括证监会、期货交易所、碳交易所的各类相关机构均在开展相关研究。

  八是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问题尚未有效处理。电力行业由于其具有排放量大、排放强度高、排放核算简易的特点,因此往往是碳交易政策的第一纳入行业。但在我国,电力由于还未完全市场化,发电量无法自己确定,发电价格也无法由市场决定,如果强制施加碳约束成本,可能会引起其成本升高,无法推动其进行减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实行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平稳衔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原则下,按照纳管企业碳排放控制严于全市总体要求,确定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其中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应建议,以改善“双碳”工作中相应法律和机制不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困难的问题。原文如下: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调研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深化“零碳”工厂建设推进江苏碳中和进程的提案》,其中指出,在“零碳”工厂建设的路上,要努力破解三个方面误区,一是短期行为误区,二是碳排放核算误区,三是碳汇交易和购买误区。提案中还提到,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

  1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发布《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提案人为政协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沙正勇。详情如下: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调研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

  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原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强2024年1月25日碳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强2024年1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1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抵销1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暂停了多年之后,近日重新开市“交易”。开市当日,中国海油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了全国首单交易,交易量共计25万吨CCER。中国海油为什么购买25万吨CCER,打算怎么用?记者就此采访了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监测

  日前,全国各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此期间,多地提出有关氢能的提案及建议,北极星氢能网汇总如下:北京市北京市人大代表、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张夕勇提交书面建议,关注重点包括“推进京津冀氢能城市群建设”、“推进京津冀地区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张夕勇建议,依托京津冀城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其中提到,市场层面可以建立碳交易市场,政府可以提供碳交易激励政策,还可以设立碳信用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完成碳减排任务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原文如下: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调

  为使企业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更好地了解绿色能源发展相关知识,提高碳排放管理及碳交易理论水平,提升碳交易的业务能力,1月17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邀请集团所属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4位专家举办碳交易及碳排放政策解读培训。此次培训包括碳市场与碳交易、火电企业碳核算方法、绿

  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制度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大幅提高,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影响力将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42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50亿元。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初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实行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平稳衔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原则下,按照纳管企业碳排放控制严于全市总体要求,确定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作为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等工作的依据,并要求各纳入配额管理单位按照《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开展自身碳排放监测、报告和履约清缴等工作。本次共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378家企业纳入名单管理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其中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改善“双碳”工作中相应法律和机制不明确、民营公司参与困难的问题。原文如下:0018关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提案调研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印发《眉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更加优化,煤炭消费持续下降,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效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单位地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目标“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水泥产能控制在合理范围,节能低碳技术与绿色建材持续推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政协发布《关于深化“零碳”工厂建设推进江苏碳中和进程的提案》,其中指出,在“零碳”工厂建设的路上,要努力破解三个方面误区,一是短期行为误区,二是碳排放核算误区,三是碳汇交易和购买误区。提案中还提到,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多年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专项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有法可依。《条例》的出台是对《中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日前,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是贯彻落实

  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宁夏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配额履约清缴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按应履约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计算,宁夏完成2021年度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为36家,履约完成率为94.74%;完成2022年度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为38家,履约完成率为100%。

  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5号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出台背景。答: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强2024年1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1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碳排放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为紧密结合全区碳排放权改革进程,拓展碳排放权融资功能和规模,推动金融要素在碳排放权改革和市场建设中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加快推动各领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金融对碳排放权

  欧盟一直被启动了碳市场的国家视为榜样,其碳市场启动之早,规范之完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来源:老汪聊碳中和作者:汪军但近期国际组织“碳市场观察”(CarbonMarketWatch)的一份报告显示,这个被视为各国楷模的欧盟碳市场仍然存在免费配额方面的漏洞。报告指出,欧盟排放交易系统覆盖3

  企业抵押碳配额,可获得低息贷款,有了资金再购买绿电,这些绿电又可抵扣碳排放——12月2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湖北在全国率先实现“电-碳-金融”三市场联通。这是国网湖北电力助力湖北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机制创新。近年来,聚焦全社会节能降碳,国网湖北电力在大力实施科技管碳的同时

  2023年11月14日,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在全国碳市场顺利完成第一笔碳配额撮合交易,交易额136万元。近期,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在省公司营销部的指导下,积极开拓企业碳资产管理服务,发挥电网公司平台作用,汇聚社会多方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碳核算、碳规划、碳减排实施、碳认证、碳交易

  18日,在广州举办的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金融赋能绿色技术创新”专题论坛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汐淳介绍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碳配额抵质押融资实施指南》(以下称“标准”)。林汐淳介绍,标准对比目前国内各地已发布的相关指引和管理办法,具有一定先进性。标准在实

  11月17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关于《关于上海碳配额远期协议SHEAF112023实物交割划转、实物交割转现金交割相关事项的通知》,在到期月协议SHEAF112023的最终结算日(2023年11月27日)前五个交易日(即2023年11月20日、21日、22日、23日和24日)15:30-18:00,仍有卖方持仓并且准备进行实物交割的交易参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7日,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1.68万吨碳配额缺口竞买,并通过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提交履约申请,标志着青海省全部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配额履约清缴任务。青海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12家,应清缴配额量为4013万吨,应清缴配

  11月4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碳资产管理平台发布会暨碳中和研讨会”,在国舜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零碳工业社区”国际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能源、低碳经济、数智科技等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国舜,围绕碳中和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以碳资产管理推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通知》规定,要求95%的重点排放单位于2023年11月15日前完成碳配额履约。岱海发电公司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核查缺口为-41.77万吨。随全国碳排放履约期临近,碳市场逐渐呈现活跃状态,配额需求方迅速进入市场寻找配

  10月8日,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中碳登公司主办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碳配额自愿注销证书颁发仪式举行,9家参与亚运会碳配额捐赠的重点排放单位获得了自愿注销证书。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以淼,省厅综合处、低碳发展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重庆联交所集团消息,截至2023年9月,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量4586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其中,重庆碳配额累计成交4043万吨9.01亿元,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及重庆“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CQCER)累计成交542万吨1.1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